2025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企贷新增转负不影响“看股做债 股债反转”的判断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08-16 08:18:39 评论:0
  2025 年7 月,新增社融1.16 万亿(前值4.20 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长9.0%(前值8.9%),M2 同比增长8.8%(前值8.3%),新口径M1 同比增长5.6%(前值4.6%)。

      核心观点

      1、企业贷款转负不影响我们“看股做债,股债反转”的判断。过去几年企业贷款增长主要靠制造业贷款推动,因此企业贷款的收缩或与当下控制违规项目、产业技术标准不达标的制造业投资相关。这个视角下,企业贷款收缩或有利于PPI 同比的抬升。

      2、企业整体的融资规模仍在增长。虽然贷款表现偏弱,但是权益融资,债券融资较去年同期均有改善。经济转型过程中,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更适配传统的间接融资,而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则与直接融资更为适配。

      3、贷款的高低不必然对应经济的好坏。我们跟踪的企业居民存款剪刀差仍在持续修复,这意味着经济的循环持续改善,我们仍未改变经济循环最差的时段正在过去这一判断。

      4、对于权益资产而言,本轮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市政策介入明确,提前降低了股票波动率,也就等于提前抬升了股票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结合我们跟踪的股债夏普比率剪刀差以及居民存款与沪深股票市值比值来看,当下股票较债券仍有性价比和配置吸引力,且居民手上仍有大量的“欠配”资金。在经济循环持续改善,政策平稳,利润有望改善的前提下,本轮市场上涨可能仍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5、对于债券资产而言,居民存款搬家的背景下,看股做债的叙事仍未改变。

      特别是当下非银存款持续高增,后续或有引发央行关注资金空转的可能。债券性价比偏弱的背景下,未来债券收益率的底部或比债券收益率的顶部有更高的确定性。

      企业贷款转负不影响我们对经济循环最差时段正在过去这一判断1、季节性因素:7 月是传统的信贷小月。

      2、企业贷款收缩或有利于PPI 同比的抬升。过去几年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主要发生在制造业部门。在当下反内卷的政策思路下,控制违规项目、产业技术标准不达标的制造业投资或是本轮供给侧改革的第一步。而控制流向制造业的相关贷款,或是这一行为的相关体现。

      3、企业整体的融资规模仍在增长。虽然贷款表现偏弱,但是权益融资,债券融资较去年同期均有改善。经济转型过程中,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更适配传统的间接融资,而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则与直接融资更为适配。

      4、贷款的高低不必然对应经济的好坏。我们跟踪的企业居民存款剪刀差仍在持续修复,这意味着经济的循环持续改善,我们仍未改变经济循环最差的时段正在过去这一判断。此外,居民存款占M2 的比重仍在回落,我们也维持居民存款正在经历由“存”向“花”的这一判断。具体参照前期报告《看股做债股债反转——居民存款搬家“三支箭”的研究脉络》。

      7 月金融数据不影响我们“看股做债,股债反转”的判断1、7 月非银存款新增2.1 万亿,今年以来第三次创历史同期最高值。当下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仍相对充裕。

      2、7 月以来市场情绪虽然较旺,但结合我们前期跟踪的居民存款/沪深股票市值这一指标来看,当下居民存款与沪深股票市值仍然维持在历史高位,这意味着在经济循环持续改善,政策平稳,利润有望改善的前提下,本轮市场上涨可能仍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3、结合我们股债夏普比率剪刀差这一指标来看,当下股票的夏普比率较债券仍在持续提升。本轮股债性价比的反转会比以往经济周期启动的略早(宏观物价与利润弹性尚未明确之前,就已出现了股债夏普比率差值的回升)。核心的原因在于,本轮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市政策介入明确,提前降低了股票波动率,也就等于提前抬升了股票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此关键因素,投资者需客观重视。

      4、考虑到当下非银存款新增规模较高,且上证综指突破了2024 年10 月8 日高点的背景下,我们提示央行或有抑制资金空转的可能,这或许会对债券市场造成新的扰动。不过由于本轮权益资产的资金由于来自居民存款搬家,我们认为央行的态度转变对其影响或相对有限。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超预期,企业贷款回落主因是服务业贷款回落,前期贷款核销行为影响后续企业贷款读数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张瑜/文若愚 日期:2025-08-1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