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社融数据点评:积极看待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下的信贷“挤水分”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8-17 09:54:35 评论:0
  7 月金融数据最大的特点是信贷弱但货币流通活力强,这背后是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尽管仍有相当多投资者高度关注贷款尤其是企业贷款的增长,认为这代表实体经济的信心,但我们认为,在新旧动能转换预期提升的当下,投向比规模更重要,较弱的信贷不仅不代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弱,反而是“反内卷”抑制新增低效投资、经济结构从地产向新型工业化转换继续向前推进的结果,且展望后续,金融资源的效率(而非增速)将是未来长时间的看点所在。

      随着对账期的监管落实到位,中小供应商的资金压力得到缓解,短期融资需求自然回落。不论是居民端还是企业端,7 月短期贷款规模下滑都是信贷承压的重要原因,如居民信贷从同比多增转为多减的过程中,短贷(居民短期贷款包含个体户经营贷款和消费贷款,其中个体工商户经营贷款规模占比超过 50%)贡献了 59%左右的变化;类似现象在企业信贷结构中也有体现,均印证了清欠账款的成效,即,短期贷款正在从填补个体经营户、中小型企业的 “资金窟窿” ,转向真正“创造价值”。且我们认为,未来还有更多政策空间,原因在于7 月企业票据融资同比多增 3125 亿元(上月同比多减 3716 亿元),升幅显著的背后,一方面是不同短期融资工具之间相互存在替代,另一方面这可能是部分企业依然需要依赖这一工具实现周转,根据公开信息,盖世汽车(一个汽车产业电子商务采购平台)通过梳理车企的承诺文件发现,在公开承诺 60 天账期的车企中,多数还是会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或者应收账款电子凭证 “付款”,而非直接以现金形式支付,这意味着车企承诺 60 天账期,不代表供应商 60 天内就能收到款项,这一现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票据融资规模上升,未来相关压力有望随着车企逐步适应新监管环境而进一步减轻。

      上述变化修复了实体经济活力,而实体经济活力又推动了货币量同比增速上升。尽管新增信贷同比为负,政府债务资金也尚未转化为支出(7 月政府债券融资规模同比增幅进一步扩大,同时财政存款同比增幅也有所扩大),但 M1、M2 同比增速却逆势上升(分别上升至 5.6%、8.8%,前值4.6%、8.3%),剪刀差也修复至 - 3.2%(-3.7%),表明随着实体经济账期缩短,货币流通正在加快,货币乘数呈现上升。展望后续, 各项稳市场、稳预期政策对市场信心的提振还将延续,我们预计M1、M2的改善将转化为企业经营活动与居民消费,托底经济增长。

      金融资源较以往更加注重结构,将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展望后续,受益于这一变化的,一是中小企业与消费者(账期、消费贷贴息)的获得感,这将提升资本市场风险偏好,二是重点消费领域(尤其是“双贴息”涉及的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场景),三是科技与新型工业化,在《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其作为当下信贷资源的重点流向,受到的倾斜将较以往更加突出。

      风险提示

      贸易战升级背景下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的风险。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国翔/孙金霞/王仲尧/陈至奕 日期:2025-08-1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