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系列专题之十三:出口会否持续“超预期”?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8-17 23:41:53 评论:0
抽丝剥茧:谁在拉动出口?对新兴国家出口生产资料、对非美发达国家出口消费品

      一级分类(国别+商品):国别中对新兴出口表现较好,商品中生产资料出口表现较好。2上半年我国出口整体稳中有增;国别结构上,对新兴经济体出口(东盟印度、非洲、中东)为核心增长引擎,非美发达国家出口(欧盟与英国)也提供适度支撑。具体商品中,电子设备与零部件、机械制造、部分消费品(玩具、手机、珠宝首饰等)出口表现较好。

      二级分类(国别╳商品):对新兴国家出口改善主要集中于生产资料,消费品出口走弱。

      上半年我国对新兴国家出口累计同比上升1.5pct 至9.6%。其中,中间品拉动整体增速2.4个百分点,资本品拉动1.0 个百分点,而消费品则拖累整体增速3.7 个百分点。其中,锂电池、矿物与金属、化学品、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等出口表现较好。

      二级分类(国别╳商品):对非美发达国家改善主要集中于消费品。上半年我国对非美发达国家出口同比较去年底大幅上升5.5pct 至6.7%。其中,消费品是主要拉动因素,贡献了2.7 个百分点;中间品和资本品也分别拉动整体增速1.9 和0.7 个百分点;具体商品中,锂电池、玩具、电气设备、跨境电商、车辆整机、手机电脑、服装鞋帽出口表现较好。

      追本溯源:出口强劲源于抢出口?30%或源于抢出口,70%或源于非美外需与份额变化。

      我国“抢出口”有赖于美国“抢进口”,但后者或存在高估。上半年美国进口增速大幅冲高至30%以上,貌似显示“抢进口”现象;拆分结构,美国自欧盟药品进口、自瑞士黄金进口大幅冲高(金价上涨与医药行业对关税的担忧),并非是所有商品在对等关税预期下均产生“抢进口”现象;若剔除特定商品扰动,美国总进口增速上半年未出现大幅上升。

      我国对非美市场出口高增,或也并非市场理解的“抢转口”。东盟对美国出口明显强于我国对东盟出口,商品出口表现也不匹配,我国对东盟出口或并非是“纯转口”。更多或是供应链协同,东盟进口我国生产资料,再加工成消费品后形成出口;我国对中东、非洲、欧盟出口走强主因相关国家需求改善,或也并非源于应对美国关税的“抢转口”。

      “抢出口”或只能解释当前出口高增中的30%。即使考虑与东盟供应链的协同出口效应,我国出口结构中,仅对东盟、对中国香港存在“抢转口”现象,对其他目的地“抢出口”现象并不明显;结合7 月对东盟(2.6 个百分点)、对中国香港(0.9 个百分点)出口对整体出口的贡献,考虑外部附加值率65%,“抢出口”对7 月出口的贡献或2 个百分点左右。

      展望未来:出口会否持续超预期?平衡点未至,美国进口与新兴国家需求仍有提升可能

    美国“抢进口”透支效应或被高估,进口尚未达到与需求平衡点,后续仍有提升空间。基于规模构建美国消费品实际进口与理论进口(消费需求)平衡点,历史上每一轮“平衡点”达到后一个季度内,美国消费品进口会迎来拐点(2023 年9 月);目前美国实际进口仍小于理论进口,后续进口或仍有提升空间;欧盟进口与需求已达平衡点,进口增速或回落。

      对新兴出口短期或受关税影响,但中期仍有提升空间。受“对等关税”和“转口贸易关税”落地影响,短期我国对东盟出口或回落,预计拖累整体出口增速2 个百分点;但据上文,美国进口仍有上升空间,也会拉动我国对东盟出口;近年来新兴国家增加投资需求、推动城镇化提速,叠加市场份额更多向中国进口倾斜,明年我国对新兴出口或仍有韧性。

      美联储降息与新兴国家消费升级也值得关注。中长期看,美联储或难以持续保持高利率,若未来两年发达国家逐步开启降息周期,将利好新兴国家外资流入与工业化提速,拉动我国生产资料出口;近年来新兴市场中产阶级占比在加速扩张,正推动消费市场升级,为我国高附加值消费品出口提供了新机遇,出口数据已体现之一“隐藏线索”。

      风险提示:贸易形势变化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非系统风险导致局部领域压力被放大。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伟/屠强/浦聚颖 日期:2025-08-1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