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度的量价识别(1):A股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8-22 21:48:41
评论:0
核心观点:本报告在回顾既有模型局限的基础上,重构了从盈亏比与胜率双维度出发的择时体系。在震荡或常态市中,远期估值与筹码盈利中枢因子可有效识别市场短期拥挤状态,实现风险控制;而在趋势性行情中,需警惕其信号钝化,及时切换策略思路。
胜率体系则以两融与机构资金变化为核心,前者敏感于底部反转,后者更擅预警顶部拥挤。此外,放量因子在单边下跌中具有重要的“尾部风险排雷”价值,筹码峰也需结合浮盈状态动态解读,防止误判支撑。模型在常态市具备较强的拥挤判断能力,但极端行情下需辅以主观判断与动态修正。
一、模型回顾及局限
我们曾于2025 年2 月18 日发布《融合资金流、筹码与技术指标的资产择时模型》深度报告。我们发现,市场每轮反弹通常遵循“始于估值与技术双底,止于估值顶”的规律,但在市场趋势突破或流动性踩踏引发的急跌时,信号常误判,导致指标在极端行情中易误导踏空或抄底。
本次报告则尝试从短线交易者的视角切入,围绕投资决策前的两个核心维度——盈亏比与胜率,重构择时逻辑框架。报告的核心目的有二:其一,探讨在市场常态或震荡市背景下,如何从资金流、筹码结构、估值与技术指标等多个维度,识别市场所处的周期位置,从而实现有效风控;其二,分析前文提及的两个典型“异象”发生时,市场在量价结构层面可能释放的预警信号, 力求在策略层面尽可能规避尾部风险的冲击。
二、盈亏比体系
盈亏比从价格点位的角度衡量了短期超买的拥挤度,当投资者整体浮盈较高、市场估值出现泡沫迹象且技术指标处于超买区间时,依据行为金融学的假设,市场参与者往往倾向于短期止盈,从而对市场形成显著的抛压。
1. 远期估值
在震荡市中,远期估值因子触顶基本与指数回落同步。在市场出现螺旋式下跌阶段,相比于PE_TTM 指标,也能有效发出“勿轻易介入”的风险提示,具有较强的策略参考价值。
指数进入趋势性突破阶段,估值因子指标在顶部区域往往失真,信号下滑不代表指数调整,而是代表思路要迅速切换至“ 高切低轮动”或聚焦新产业主线。
2. 筹码盈利中枢
与远期估值因子相比,盈利中枢因子在捕捉交易拥挤时表现出更高的同步性与灵敏度。需警惕的是, 在单边急跌市中,“盈利中枢”因子可能出现系统性失效。
当指数步入趋势突破阶段,盈利中枢指标往往呈现“顶背离”或高位钝化——这恰是提示我们聚焦结构性主线的信号。
四、胜率体系
市场涨跌终究取决于边际资金的流向与力度,本文从常见的两融和机构资金为切口来解释市场的资金流入。两融资金以“(融资余额?融券余额)/流通市值”度量杠杆情绪;机构资金则以大单与超大单净买入强度刻画。
两融资金对底部拐点极度敏感,但两融资金见顶回落并不必然触发市场调整。在上涨初期,两融往往扮演“点火者”角色,即使其流入触顶衰减,其他资金也可能会迅速接力,令指数延续升势。此时融资余额下行仅反映杠杆情绪的阶段性降温,而非整体资金链条的断裂,因此顶部拐点未必兑现为指数回撤。
相比之下,机构资金更擅捕捉顶部拥挤。当大单与超大单净买入强度由盛转衰,往往对应赛道过热与筹码派发。
历次市场局部顶点,机构资金均同步见顶,其拐点与指数高点几乎重合,成为多头踩踏的先行哨。
五、辅助体系
单边下跌时,警惕放量下跌。放量因子刻画的是全市场个股短期成交的膨胀速度,其核心价值在于“恐慌排雷”。
在市场恐慌下跌时,即使有盈亏比类的指标显示做多信号,也尽量通过主观排除,屏蔽恐慌性抛压衍生的尾部风险的问题—2024 年1 月流动性危机即为典型镜鉴。
震荡市,筹码峰不等于支撑位。我们发现当市场浮盈高企且指数逼近筹码峰,短期回调压力显著放大,筹码峰反而演变为强阻力位。
六、综合拥挤度指标
我们将机构净买入、估值因子与筹码盈利因子按照0.5、0.25、0.25 的权重加权合成,构建“综合拥挤度指标”。
以沪深300 指数为例,我们从条件概率角度进行回测:设定回测条件为过去10 个交易日指数涨幅超过2% ,且“综合拥挤度指标”触发拥挤信号后,统计后续10 日的盈亏比与最大回撤。实证结果显示,综合拥挤度指标在此场景下的平均赔率为44.19%,最大回撤为6.49%。
风险提示:择时过往胜率不代表未来;筹码基于量价数据模拟,不代表真实数据分布。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钱伟/袁兆含 日期:2025-08-20
胜率体系则以两融与机构资金变化为核心,前者敏感于底部反转,后者更擅预警顶部拥挤。此外,放量因子在单边下跌中具有重要的“尾部风险排雷”价值,筹码峰也需结合浮盈状态动态解读,防止误判支撑。模型在常态市具备较强的拥挤判断能力,但极端行情下需辅以主观判断与动态修正。
一、模型回顾及局限
我们曾于2025 年2 月18 日发布《融合资金流、筹码与技术指标的资产择时模型》深度报告。我们发现,市场每轮反弹通常遵循“始于估值与技术双底,止于估值顶”的规律,但在市场趋势突破或流动性踩踏引发的急跌时,信号常误判,导致指标在极端行情中易误导踏空或抄底。
本次报告则尝试从短线交易者的视角切入,围绕投资决策前的两个核心维度——盈亏比与胜率,重构择时逻辑框架。报告的核心目的有二:其一,探讨在市场常态或震荡市背景下,如何从资金流、筹码结构、估值与技术指标等多个维度,识别市场所处的周期位置,从而实现有效风控;其二,分析前文提及的两个典型“异象”发生时,市场在量价结构层面可能释放的预警信号, 力求在策略层面尽可能规避尾部风险的冲击。
二、盈亏比体系
盈亏比从价格点位的角度衡量了短期超买的拥挤度,当投资者整体浮盈较高、市场估值出现泡沫迹象且技术指标处于超买区间时,依据行为金融学的假设,市场参与者往往倾向于短期止盈,从而对市场形成显著的抛压。
1. 远期估值
在震荡市中,远期估值因子触顶基本与指数回落同步。在市场出现螺旋式下跌阶段,相比于PE_TTM 指标,也能有效发出“勿轻易介入”的风险提示,具有较强的策略参考价值。
指数进入趋势性突破阶段,估值因子指标在顶部区域往往失真,信号下滑不代表指数调整,而是代表思路要迅速切换至“ 高切低轮动”或聚焦新产业主线。
2. 筹码盈利中枢
与远期估值因子相比,盈利中枢因子在捕捉交易拥挤时表现出更高的同步性与灵敏度。需警惕的是, 在单边急跌市中,“盈利中枢”因子可能出现系统性失效。
当指数步入趋势突破阶段,盈利中枢指标往往呈现“顶背离”或高位钝化——这恰是提示我们聚焦结构性主线的信号。
四、胜率体系
市场涨跌终究取决于边际资金的流向与力度,本文从常见的两融和机构资金为切口来解释市场的资金流入。两融资金以“(融资余额?融券余额)/流通市值”度量杠杆情绪;机构资金则以大单与超大单净买入强度刻画。
两融资金对底部拐点极度敏感,但两融资金见顶回落并不必然触发市场调整。在上涨初期,两融往往扮演“点火者”角色,即使其流入触顶衰减,其他资金也可能会迅速接力,令指数延续升势。此时融资余额下行仅反映杠杆情绪的阶段性降温,而非整体资金链条的断裂,因此顶部拐点未必兑现为指数回撤。
相比之下,机构资金更擅捕捉顶部拥挤。当大单与超大单净买入强度由盛转衰,往往对应赛道过热与筹码派发。
历次市场局部顶点,机构资金均同步见顶,其拐点与指数高点几乎重合,成为多头踩踏的先行哨。
五、辅助体系
单边下跌时,警惕放量下跌。放量因子刻画的是全市场个股短期成交的膨胀速度,其核心价值在于“恐慌排雷”。
在市场恐慌下跌时,即使有盈亏比类的指标显示做多信号,也尽量通过主观排除,屏蔽恐慌性抛压衍生的尾部风险的问题—2024 年1 月流动性危机即为典型镜鉴。
震荡市,筹码峰不等于支撑位。我们发现当市场浮盈高企且指数逼近筹码峰,短期回调压力显著放大,筹码峰反而演变为强阻力位。
六、综合拥挤度指标
我们将机构净买入、估值因子与筹码盈利因子按照0.5、0.25、0.25 的权重加权合成,构建“综合拥挤度指标”。
以沪深300 指数为例,我们从条件概率角度进行回测:设定回测条件为过去10 个交易日指数涨幅超过2% ,且“综合拥挤度指标”触发拥挤信号后,统计后续10 日的盈亏比与最大回撤。实证结果显示,综合拥挤度指标在此场景下的平均赔率为44.19%,最大回撤为6.49%。
风险提示:择时过往胜率不代表未来;筹码基于量价数据模拟,不代表真实数据分布。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钱伟/袁兆含 日期:2025-08-2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