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SON HOLE:你说的是政策框架 我听到鸽声嘹亮!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8-23 11:35:22
评论:0
2025 年 Jackson Hole 年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复杂 的经济背景下发表讲话,释放出货币政策可能转向宽松的信号。尽管他未明确承诺降息,但市场普遍解读为9 月降息25 个基点几乎已成定局。当前美国经济面临双重挑战:通胀压力因关税上调而重新抬头,而劳动力市场则在供需同步走软的背景下显得异常脆弱。
与此同时,核心PCE 通胀率已升至2.9%,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商品价格上涨尤为显著。鲍威尔承认关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未来几个月可能继续累积。他强调,关键在于这些价格上涨是否会引发更持久的通胀态势,而这正是货币政策必须密切关注的风险点。
在这种双重风险并存的环境下,美联储的政策框架也发生了重要调整。鲍威尔宣布取消2020 年引入的“补偿型”平均通胀目标制,回归更传统的灵活通胀目标。他指出,过去几年表明,有意的温和通胀过冲并不适用于现实情境,尤其是在通胀冲击剧烈且持续的情况下。这一调整不仅是对政策工具的技术性修正,更是对央行沟通策略的重新定位。
市场对此反应迅速。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9 月降息的概率超过85%。如果美联储在之后采取更激进的宽松措施,例如一次性降息50 个基点或开启连续降息周期,将对整体风险资产产生深远影响。股市可能迎来估值重估,风险偏好上升,资金流入高beta 资产,如科技股和新兴市场。
从2018 年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持续施压,到2019 年Jackson Hole 讲话中的隐性转向,再到2025 年框架的重塑,美联储的政策演化始终在现实与理论之间寻找平衡。而这一次,市场已经开始下注。
2025 年Jackson Hole 年会如期而至,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再次站在了全球货币政策的聚光灯下。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讲话不再是对经济的宏观描绘,而更像是一场在不确定性中寻找锚点的努力。他没有给出明确的政策承诺,但市场听懂了他的暗示:降息正在逼近。
过去一年,美国经济在经历了政策利率长时间维持在5.25%至5.50%的高位后,终于显露出疲态。GDP 增速在上半年骤降至1.2%,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消费支出放缓,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一些有些奇异的景象:非农就业增长大幅减速,但失业率仍维持在4.2%的低位。这种供需同步走软的现象,令鲍威尔在讲话中直言“就业面临的下行风险正在加剧”,并警告一旦风险兑现,“可能迅速演化为裁员激增与失业率飙升”。
与此同时,通胀压力并未完全消退。关税上调已开始推高商品价格,核心PCE 通胀率升至2.9%,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鲍威尔承认,关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未来几个月可能继续累积。尽管他强调这些影响可能是一次性的,但也坦言“不能想当然地认为通胀预期会保持稳定”。
这种双重风险的并存,使得美联储的双重使命——价格稳定与最大可持续就业——陷入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与其说鲍威尔在捍卫央行独立性,不如说他正在努力在现实与理论之间寻找平衡。毕竟,政策工具的局限性在过去几年已被充分暴露:2020 年引入的“补偿型”平均通胀目标制未能有效锚定预期,反而在后疫情时代的通胀飙升中显得力不从心。
此次讲话中,鲍威尔宣布取消“补偿型”策略,回归更传统的灵活通胀目标框架。他指出,过去几年的经验表明,有意的温和通胀过冲并不适用于现实情境,尤其是在通胀冲击剧烈且持续的情况下。这一调整不仅是对政策工具的技术性修正,更是对央行沟通策略的重新定位。
市场对此反应迅速。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9 月降息25 个基点几乎已“on the table”,概率超过85%。市场机构也纷纷上调降息预期,认为当前就业数据疲软与通胀温和构成了降息的充分条件。债市率先反应,短期美债收益率下行,资金涌入5 年期以内的国债寻求避险与估值优势。
股市则在宽松预期与科技题材的双重驱动下继续走高,尽管部分分析师警告科技板块估值已偏高,存在回调风险。
美元面临结构性压力。随着利差压缩与财政赤字扩大,美元的避险属性正在减弱。如果美联储在9 月之后加快降息节奏,美元可能进一步走弱,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并对新兴市场资本流动产生影响。
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美联储不仅在9 月降息25 个基点,而是采取更激进的宽松措施,例如一次性降息50 个基点或开启连续降息周期,那么对整体风险资产的影响将更加深远。股市可能迎来短期估值重估,风险偏好上升,资金流入高beta 资产,如科技股、成长股和新兴市场。但与此同时,市场也可能重新评估经济基本面是否正在恶化,从而引发波动率上升。
在这种背景下,鲍威尔的讲话更像是一种“预备性沟通”:既不承诺,也不否认,为政策调整预留空间。他强调“货币政策并非预设路径”,所有决策将基于数据与风险评估。这种表态既是对市场的安抚,也反映出美联储内部的纠结——在通胀尚未完全受控、就业风险却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任何政策动作都可能引发新的不确定性。
从2018 年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持续施压,到2019 年Jackson Hole 讲话中隐性转向宽松,再到2020 年框架改革与2022–2023 年激进加息,美联储的政策路径始终在现实与理论之间摇摆。而如今,鲍威尔再次站在十字路口,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经济图景与更加敏感的市场环境。
他没有给出答案,但市场已经开始下注。而Jackson Hole,仍是那个最具信号意义的舞台 机构: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研究员:周浩/黄凯鸿 日期:2025-08-23
与此同时,核心PCE 通胀率已升至2.9%,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商品价格上涨尤为显著。鲍威尔承认关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未来几个月可能继续累积。他强调,关键在于这些价格上涨是否会引发更持久的通胀态势,而这正是货币政策必须密切关注的风险点。
在这种双重风险并存的环境下,美联储的政策框架也发生了重要调整。鲍威尔宣布取消2020 年引入的“补偿型”平均通胀目标制,回归更传统的灵活通胀目标。他指出,过去几年表明,有意的温和通胀过冲并不适用于现实情境,尤其是在通胀冲击剧烈且持续的情况下。这一调整不仅是对政策工具的技术性修正,更是对央行沟通策略的重新定位。
市场对此反应迅速。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9 月降息的概率超过85%。如果美联储在之后采取更激进的宽松措施,例如一次性降息50 个基点或开启连续降息周期,将对整体风险资产产生深远影响。股市可能迎来估值重估,风险偏好上升,资金流入高beta 资产,如科技股和新兴市场。
从2018 年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持续施压,到2019 年Jackson Hole 讲话中的隐性转向,再到2025 年框架的重塑,美联储的政策演化始终在现实与理论之间寻找平衡。而这一次,市场已经开始下注。
2025 年Jackson Hole 年会如期而至,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再次站在了全球货币政策的聚光灯下。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讲话不再是对经济的宏观描绘,而更像是一场在不确定性中寻找锚点的努力。他没有给出明确的政策承诺,但市场听懂了他的暗示:降息正在逼近。
过去一年,美国经济在经历了政策利率长时间维持在5.25%至5.50%的高位后,终于显露出疲态。GDP 增速在上半年骤降至1.2%,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消费支出放缓,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一些有些奇异的景象:非农就业增长大幅减速,但失业率仍维持在4.2%的低位。这种供需同步走软的现象,令鲍威尔在讲话中直言“就业面临的下行风险正在加剧”,并警告一旦风险兑现,“可能迅速演化为裁员激增与失业率飙升”。
与此同时,通胀压力并未完全消退。关税上调已开始推高商品价格,核心PCE 通胀率升至2.9%,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鲍威尔承认,关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未来几个月可能继续累积。尽管他强调这些影响可能是一次性的,但也坦言“不能想当然地认为通胀预期会保持稳定”。
这种双重风险的并存,使得美联储的双重使命——价格稳定与最大可持续就业——陷入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与其说鲍威尔在捍卫央行独立性,不如说他正在努力在现实与理论之间寻找平衡。毕竟,政策工具的局限性在过去几年已被充分暴露:2020 年引入的“补偿型”平均通胀目标制未能有效锚定预期,反而在后疫情时代的通胀飙升中显得力不从心。
此次讲话中,鲍威尔宣布取消“补偿型”策略,回归更传统的灵活通胀目标框架。他指出,过去几年的经验表明,有意的温和通胀过冲并不适用于现实情境,尤其是在通胀冲击剧烈且持续的情况下。这一调整不仅是对政策工具的技术性修正,更是对央行沟通策略的重新定位。
市场对此反应迅速。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9 月降息25 个基点几乎已“on the table”,概率超过85%。市场机构也纷纷上调降息预期,认为当前就业数据疲软与通胀温和构成了降息的充分条件。债市率先反应,短期美债收益率下行,资金涌入5 年期以内的国债寻求避险与估值优势。
股市则在宽松预期与科技题材的双重驱动下继续走高,尽管部分分析师警告科技板块估值已偏高,存在回调风险。
美元面临结构性压力。随着利差压缩与财政赤字扩大,美元的避险属性正在减弱。如果美联储在9 月之后加快降息节奏,美元可能进一步走弱,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并对新兴市场资本流动产生影响。
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美联储不仅在9 月降息25 个基点,而是采取更激进的宽松措施,例如一次性降息50 个基点或开启连续降息周期,那么对整体风险资产的影响将更加深远。股市可能迎来短期估值重估,风险偏好上升,资金流入高beta 资产,如科技股、成长股和新兴市场。但与此同时,市场也可能重新评估经济基本面是否正在恶化,从而引发波动率上升。
在这种背景下,鲍威尔的讲话更像是一种“预备性沟通”:既不承诺,也不否认,为政策调整预留空间。他强调“货币政策并非预设路径”,所有决策将基于数据与风险评估。这种表态既是对市场的安抚,也反映出美联储内部的纠结——在通胀尚未完全受控、就业风险却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任何政策动作都可能引发新的不确定性。
从2018 年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持续施压,到2019 年Jackson Hole 讲话中隐性转向宽松,再到2020 年框架改革与2022–2023 年激进加息,美联储的政策路径始终在现实与理论之间摇摆。而如今,鲍威尔再次站在十字路口,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经济图景与更加敏感的市场环境。
他没有给出答案,但市场已经开始下注。而Jackson Hole,仍是那个最具信号意义的舞台 机构: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研究员:周浩/黄凯鸿 日期:2025-08-2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