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7月工业企业盈利数据的背后:工业利润温和修复 高技术制造引领
股票资讯
阅读:7
2025-08-28 06:15:30
评论:0
2025 年1-7 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降幅略有收窄,工业品价格仍处低位,以价换量特征仍较为显著,工业品价格偏低对工业利润拖累较大。我们认为,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修复的持续性仍待有效需求加力,同时应推动工业品价格合理回升。但短期内“反内卷”预计以控制增量为主,优化存量为辅,对工业利润增速的支撑或较为渐进,工业利润或以温和修复为主基调。结构上看,“两新”政策持续发力,新动能行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对利润增长贡献较为显著。
工业利润增速温和修复,但价格偏低对修复拖累仍然较大2025 年1-7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203.5 亿元,同比下降1.7%,降幅较1-6 月有所收窄,其中7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5%,降幅较6 月份收窄2.8 个百分点。工业利润修复强度有待提升的核心仍在于工业品价格偏低,且有效需求仍有较大加力空间。
从价格的角度来看,2025 年7 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2%,仍处于低位,对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拖累较大。
从营收利润率的角度来看,2025 年1-7 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5%,相较1-6 月持平,但低于去年同期0.21 个百分点。据我们测算,7 月份制造业营收利润率约为4.46%,较上月有所回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两新政策持续助力,有效需求仍有加力空间
“两新”政策对利润修复的支持持续显现。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带动下,7 月份,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87.9%、15.3%、11.3%。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计算机整机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24.2%、100.0%、29.7%;产业链条相关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57.0%、51.9%。
我们认为,虽然“两新”政策持续发力是推动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修复,但以价换量特征仍然较为显著,体现有效需求相对于供给仍有较大的加力空间,价格偏低对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拖累较大。推动工业品价格合理回升,进一步加力有效需求是破解当前工业多重压力的关键,未来需关注财政政策发力总需求的规模和节奏。
高技术制造业积极拉动工业利润增速
受益于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持续推进,高技术制造业利润表现较为积极。7 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6 月份下降0.9%转为增长18.9%,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较6 月份加快2.9 个百分点,引领作用明显。
其中,在半导体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的背景下,相关的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76.1%、104.5%、27.1%;生物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推动生物药品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36.3%、6.9%。
“反内卷”理想重于现实,或支撑工业利润温和修复我们认为,当前“反内卷”理想重于现实,预计“反内卷”短期内或以控制增量为主,优化存量为辅。一方面,当前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政策着力点更多侧重于控制增量,例如规范地方政府新增重复无效投资的招商引资行为。另一方面,在中美关税战冲击下,就业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当前,存量产能的优化主要以行业协会层面的自律为主,依靠企业主体的自主性,相较于上一轮去产能的行政手段差异较大。
2025 年7 月政治局会议会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产能治理控制增量方面,一是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防止新增重复性建设产能;二是提升行业准入标准,规范竞争秩序。
在优化存量方面,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光伏行业相关标准及政策部署已较为清晰,或为本轮产能治理的先行者。
综合来看,工业供给相对需求过剩的局面短期内较难发生快速反转,市场出清、工业品价格修复处于渐进过程,因此对工业企业利润的修复影响或偏中长期。若“反内卷”加力优化存量,则对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影响或更为显著。
库存小幅去库,仍待需求加力
2025 年7 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2.4%,较前值3.1%有所回落。但据我们测算,产成品存货同比(剔除价格因素)较前值有所回落,约为6.2%,体现库存水平仍然较高,去库进程仍待需求加力。
我们继续提示,当前库销比仍处于近年来的较高水平,在利润未完全修复、库存相对需求偏高的压力下,企业仍有去库意愿,但在工业稳增长带动下,供给发力节奏前置,且需求跟进较为渐进,使得库存易出现脉冲式上行或维持高位。由于当前财政政策加力主要弥补预算缺口,对总需求仍有较大带动空间,这将使得库存周期仍然呈现平坦化特征。
基于我们前期报告《如何看待蜕变中的库存周期——中国库存周期的新形态与新思考》中构建的MPI 工业库存前瞻指数,其提示2025 年内库存周期或总体呈现平坦化特征,较难有超预期表现。随着需求侧政策的逐步加力,同时供给侧保持平稳,或将由弱补库转向弱去库,若需求侧政策未能超预期发力,则库存周期强度有限,较难表现出传统库存周期明显的、高斜率的去库特征。
从库存结构上看,当前库存分位数较低的行业去库相对彻底,若需求发力则相应行业利润增速的弹性较大。截至最新分行业库存数据(2025 年6 月),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制造业库存分位数低于10%,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的库存分位数低于20%,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库存分位数则低于30%。
在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平稳,且库存周期平坦化的时期,我们继续提示应淡化相关工业总量指标,关注工业企业的结构性机会。财政政策对需求的加力方向,如“两新”、“两重”或是结构性线索。
风险提示
经济修复动能不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机构: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超/潘高远 日期:2025-08-27
工业利润增速温和修复,但价格偏低对修复拖累仍然较大2025 年1-7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203.5 亿元,同比下降1.7%,降幅较1-6 月有所收窄,其中7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5%,降幅较6 月份收窄2.8 个百分点。工业利润修复强度有待提升的核心仍在于工业品价格偏低,且有效需求仍有较大加力空间。
从价格的角度来看,2025 年7 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2%,仍处于低位,对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拖累较大。
从营收利润率的角度来看,2025 年1-7 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5%,相较1-6 月持平,但低于去年同期0.21 个百分点。据我们测算,7 月份制造业营收利润率约为4.46%,较上月有所回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两新政策持续助力,有效需求仍有加力空间
“两新”政策对利润修复的支持持续显现。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带动下,7 月份,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87.9%、15.3%、11.3%。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计算机整机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24.2%、100.0%、29.7%;产业链条相关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57.0%、51.9%。
我们认为,虽然“两新”政策持续发力是推动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修复,但以价换量特征仍然较为显著,体现有效需求相对于供给仍有较大的加力空间,价格偏低对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拖累较大。推动工业品价格合理回升,进一步加力有效需求是破解当前工业多重压力的关键,未来需关注财政政策发力总需求的规模和节奏。
高技术制造业积极拉动工业利润增速
受益于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持续推进,高技术制造业利润表现较为积极。7 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6 月份下降0.9%转为增长18.9%,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较6 月份加快2.9 个百分点,引领作用明显。
其中,在半导体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的背景下,相关的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76.1%、104.5%、27.1%;生物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推动生物药品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36.3%、6.9%。
“反内卷”理想重于现实,或支撑工业利润温和修复我们认为,当前“反内卷”理想重于现实,预计“反内卷”短期内或以控制增量为主,优化存量为辅。一方面,当前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政策着力点更多侧重于控制增量,例如规范地方政府新增重复无效投资的招商引资行为。另一方面,在中美关税战冲击下,就业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当前,存量产能的优化主要以行业协会层面的自律为主,依靠企业主体的自主性,相较于上一轮去产能的行政手段差异较大。
2025 年7 月政治局会议会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产能治理控制增量方面,一是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防止新增重复性建设产能;二是提升行业准入标准,规范竞争秩序。
在优化存量方面,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光伏行业相关标准及政策部署已较为清晰,或为本轮产能治理的先行者。
综合来看,工业供给相对需求过剩的局面短期内较难发生快速反转,市场出清、工业品价格修复处于渐进过程,因此对工业企业利润的修复影响或偏中长期。若“反内卷”加力优化存量,则对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影响或更为显著。
库存小幅去库,仍待需求加力
2025 年7 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2.4%,较前值3.1%有所回落。但据我们测算,产成品存货同比(剔除价格因素)较前值有所回落,约为6.2%,体现库存水平仍然较高,去库进程仍待需求加力。
我们继续提示,当前库销比仍处于近年来的较高水平,在利润未完全修复、库存相对需求偏高的压力下,企业仍有去库意愿,但在工业稳增长带动下,供给发力节奏前置,且需求跟进较为渐进,使得库存易出现脉冲式上行或维持高位。由于当前财政政策加力主要弥补预算缺口,对总需求仍有较大带动空间,这将使得库存周期仍然呈现平坦化特征。
基于我们前期报告《如何看待蜕变中的库存周期——中国库存周期的新形态与新思考》中构建的MPI 工业库存前瞻指数,其提示2025 年内库存周期或总体呈现平坦化特征,较难有超预期表现。随着需求侧政策的逐步加力,同时供给侧保持平稳,或将由弱补库转向弱去库,若需求侧政策未能超预期发力,则库存周期强度有限,较难表现出传统库存周期明显的、高斜率的去库特征。
从库存结构上看,当前库存分位数较低的行业去库相对彻底,若需求发力则相应行业利润增速的弹性较大。截至最新分行业库存数据(2025 年6 月),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制造业库存分位数低于10%,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的库存分位数低于20%,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库存分位数则低于30%。
在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平稳,且库存周期平坦化的时期,我们继续提示应淡化相关工业总量指标,关注工业企业的结构性机会。财政政策对需求的加力方向,如“两新”、“两重”或是结构性线索。
风险提示
经济修复动能不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机构: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超/潘高远 日期:2025-08-2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