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系列报告之四:“十五五”规划的八大关注点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9-19 15:44:40 评论:0
  “十五五”规划是未来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十五五”时期,中国面对两个变局、一个飞跃”大背景,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经济底层逻辑从土地财政全面转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10月份召开的四中全会将公布“十五五”规划建议稿,向举国上下乃至全球各界解答未来5年中国“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通过梳理近期高层的相关会议、调研和重要文章,我行整理出以下八大关注点。

      一、经济增长铺定2035年远景日标。7月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十五五时期需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GDP增速的设定对于未来五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GDP增速目标的制定一方面体现高层对于我国经济潜在增速的判断,另一方面也能展现决策者对于稳定经济增长的要求,五年规划经济增长目标对于每年的GDP目标制定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十四五”期间我国实现GDP年均增长5.4%的良好成绩,按照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人翻一番的自标倒算,未来10年的年均GDP增速应送到4.3~4.4%,因此我行1认为未来5年的GDP增速自标应设在4.5%左右。

      二是以反内卷为抓手实施“新供给侧改革”,系统促进物价低位回升。中国经济从过去的“供给约束”转向“需求约束”,防范通货膨胀的政策思路也要转变为保持物价处于合理水平”。首先,五年规划中或增设2%左右的CPI 目标,作为中长期物价合理水平的统领性目标。其次,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无其是做强国内大循环,一方面实施“新供给侧改革”,有力破除内卷式竞争,另一方面积极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兜底投资,促进宏观供需平衡。

      三是因势利导扩天内需,进一步天力提振消费。寸总书记在4月底座谈会中指出,“要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因势利导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从三驾马车来看,中国目前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明显偏低,在外需形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扩天内需已成为当下宏观政策的最优解。历来五年规划更多从“供给视角”出发,十五五规划或将“扩大内需单独成篇,其中大力提振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将是重要主题。“十五五时期”的消费鼓励政策有望从耐用品消费扩至半耐用品、非耐用品消费,另外积极发展服务消费也是十五五的重要方向。

      四是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十五五规划”将更加强调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一,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除了研发投人和发明专利的目标以外,基础研究强度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也是重要考量。其二,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低空经济、海洋经济、商业航空、商业航大等领域产业化、规模化有望加速落地。基二,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力度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尤其是在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方面。

      五是落实投资于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对于社保的支持力度,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领域全面发力。以育儿补贴制度为样板,按照央地“九一开的分担方式,加大薄弱领域的现金补贴力度。完善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广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经验,将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地区差距、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典型经验做法逐步推广。

      六是扩天有效投资,窦出重大项目引领。“十五五”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坚期,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责任较重,中央弓领的重大项目是效扩大投资的主要支撑,关注跨省域交通、大型水利、电力、通信等领域重大项目投资。另外“投资于人”相关投资也有望提振,如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消费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

      七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坚持房住不炒,原则,推行因城施策的新加坡模式”,保障房解决刚性住房需求,商品房满足美好生活需求。全产业链推动“新模式”:根据住房需求科学规划用地,建房满足“好房子”标准;销售逐步过渡至现房销售: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强化底线思维,重点关注四个方面问题:保交楼、提前还贷、重点房企债务、按揭违约。

      八是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底层逻辑正在从土地财政全面转向新质生产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在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本市场回稳向好短期能够带动实体经济预期改善、缓解新旧动能转换期的阵痛,中期能够为科创企业、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促进“科技-产业-资本”高水平循环,长期能够推动居民财富再平衡和地方政府职能转型。一方面增强资本市场吸号力,持续鼓励和号导国内外资金进人中国资本市场,完善基础制度,分实稳市制度,促进股市走向“健康生”;另一方面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关键权纽作用,满定足科创企业、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政策理解不全面的风险,政策落实不及预期的风险。 机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章俊/张迪/吕雷/赵红蕾/铁伟奥 日期:2025-09-1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