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财政数据点评:税收高增的非经济因素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9-19 23:36:54
评论:0
事 项
8 月广义财政收入同比0.3%,7 月同比3.6%;8 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6%,7 月同比12.1%。
主要观点
一、现象:7、8 月税收逆经济而上
一般认为“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映经济”,7、8 月多项经济数据增速放缓,但税收收入增幅明显回升,7、8 月增幅均超过5%(未扣除出口退税的税务部门征收口径)。
什么因素导致的?从拉动拆分看,7~8 月税收收入增速的主要贡献来自以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为代表的价格相关税(7、8 月分别拉动税收收入增速3.9、4.4 个百分点)和个人所得税(7、8 月分别拉动税收收入增速0.9、1.1 个百分点),除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以外,或对应三个非经济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企业反内卷修复税收经济剪刀差、政府反内卷提升实际税率、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带动相关税收。
有什么政策启示?目前判断而言,考虑到准财政空间尚存,年内直接跨过准财政进行预算调整、增发债务尚没有特别急切的必要。(2023、2024 连续两年在10 月、11 月人大常委会进行预算调整,分别通过增发1 万亿国债、“6+4+2”化债方案)。一本账收入80%以上是税收收入,若税收收入有韧性,则全年一本账实际收入较预算目标的缺口或不大(若按1-8 月收入增速外推全年,已出现预算盈余)。在税收尚未明确欠收、社会预期尚平稳、全年增速目标虽有挑战但胜率仍大的情况下,人大增发债务、弥补预算收入缺口的急切性尚未触发。
如果财政不调预算、不多发债,有何更灵活的应对手段?准财政加码的概率在提升。从可行性和必要性来看:
可行性而言,准财政加码空间充足:观察政策行负债端扩张(债券净融资+PSL净增加),今年1-8 月合计为4745 亿,为近10 年同期次低值(近10 年均值为1.2 万亿)。
必要性而言,准财政加码时机已到:
第一,准财政“快”:不入财政预算,无需等待人大常委会(如 10 月底)的预算调整审议周期,可以迅速落地稳增长(参考2022 年经验,新增专项债上半年基本发完,6 月底推出了准财政;今年新增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将在9~10 月基本发完,当前或已进入准财政落地窗口)第二,准财政“准”:今年公共财政持续挤压基建支出,或造成项目资本金缺口,准财政补的就是资本金:1-8 月基建类支出增速仅-6.1%(预算目标为1.4%),而三项代表性民生类支出增速为6.8%(预算目标为5.3%)。
第三,准财政“灵”:近期投资下行,使中期价格均衡的前置条件出现,此时由准财政做终端需求政策配合,对优化供需格局可事半功倍——参考2022 年准财政(金融工具)投放经验,农发行首批900 亿基础设施基金拉动总投资过万亿(注:非项目实际杠杆率,含其他资本金撬动,实际投资撬动或约4~5 倍,7400 亿金融工具带动银行累计授信额度超3.5 万亿。
二、成因:三个非经济因素正在发生变化
(一)价格“被动压税”(税收经济剪刀差扩大)→企业反内卷我国80%的税收为价格相关税(包括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从历史经验看,PPI 同比下行期,税收收入减收效果更明显,导致税收收入降幅大于名义GDP 降幅、税收经济剪刀差不断扩大,如2024年,以名义GDP 同比-税收收入同比衡量的税收经济剪刀差超过7 个百分点(2003 年有数据记录以来最大);
而PPI 同比长期下行后的向上拐点前后,往往是税收经济剪刀差由极值位修复的开始(如2016-2017 年、2020-2021 年),可为税收提供独立于经济的向上动能;
PPI 同比或从8 月开启回升周期,为税收提供支撑;后续亟待落实企业反内卷+扩内需→稳住价格→修复税收经济剪刀差。
(二)地方保护“主动压税”(税收竞争导致实际税率偏低)→政府反内卷税收竞争是地方保护的一个关键尺度——地方各级政府会在同级政府之间进行税收竞争以及财政支出竞争,其中税收竞争表现为通过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导致实际税率偏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主要对象)。
实际税率或正在随政府反内卷回升——7 月政治局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总量层面,我们构建的税收竞争指数接近过去30 年最大值,反映了统一大市场的必要性;区域层面,关注税收竞争指数高,上市公司返还高的“优惠型”省份:湖南、山东、福建、河北、广西、湖北、重庆(地方保护倾向或最高,加快落实统一大市场要求或较迫切)。
(三)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带动相关税收
据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黄立新介绍,资本市场交易活跃不仅直接带动资本市场服务业税收大幅增长,还带动与资本市场相关的行业税收增长,如7、8 月份证券业税收增长均超过70%、保险业税收增长则超过10%;同时,企业投资收益、股票分红增加,也带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收。7、8 月份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8 月份上证指数突破3800 点创十年新高,日均股票成交额达2.3 万亿元为年内新高;7 月政治局会议指出,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以个人所得税为例(8 月单月增速9.7%,1-8 月增速8.9%),资本市场直接相关分项占比超20%(股息红利所得、限售股转让所得,股权转让所得等),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对其提振较大。今年以来我们反复提示个人所得税的高增或可持续。
三、8 月财政数据点评
收入端:公共财政收入单月增幅年内次高,税收收入连续5 个月正增,但外贸、地产相关税拖累加深
支出端:整体放缓,基建类支出持续受挤压,或造成项目资本金缺口,亟待准财政补充
广义财政:卖地收入增速连续下滑、再次转负,广义财政支出或进入增速回落期,亟待准财政接力
风险提示:后续政策超预期,预算与执行存在差异。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张瑜/高拓 日期:2025-09-19
8 月广义财政收入同比0.3%,7 月同比3.6%;8 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6%,7 月同比12.1%。
主要观点
一、现象:7、8 月税收逆经济而上
一般认为“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映经济”,7、8 月多项经济数据增速放缓,但税收收入增幅明显回升,7、8 月增幅均超过5%(未扣除出口退税的税务部门征收口径)。
什么因素导致的?从拉动拆分看,7~8 月税收收入增速的主要贡献来自以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为代表的价格相关税(7、8 月分别拉动税收收入增速3.9、4.4 个百分点)和个人所得税(7、8 月分别拉动税收收入增速0.9、1.1 个百分点),除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以外,或对应三个非经济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企业反内卷修复税收经济剪刀差、政府反内卷提升实际税率、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带动相关税收。
有什么政策启示?目前判断而言,考虑到准财政空间尚存,年内直接跨过准财政进行预算调整、增发债务尚没有特别急切的必要。(2023、2024 连续两年在10 月、11 月人大常委会进行预算调整,分别通过增发1 万亿国债、“6+4+2”化债方案)。一本账收入80%以上是税收收入,若税收收入有韧性,则全年一本账实际收入较预算目标的缺口或不大(若按1-8 月收入增速外推全年,已出现预算盈余)。在税收尚未明确欠收、社会预期尚平稳、全年增速目标虽有挑战但胜率仍大的情况下,人大增发债务、弥补预算收入缺口的急切性尚未触发。
如果财政不调预算、不多发债,有何更灵活的应对手段?准财政加码的概率在提升。从可行性和必要性来看:
可行性而言,准财政加码空间充足:观察政策行负债端扩张(债券净融资+PSL净增加),今年1-8 月合计为4745 亿,为近10 年同期次低值(近10 年均值为1.2 万亿)。
必要性而言,准财政加码时机已到:
第一,准财政“快”:不入财政预算,无需等待人大常委会(如 10 月底)的预算调整审议周期,可以迅速落地稳增长(参考2022 年经验,新增专项债上半年基本发完,6 月底推出了准财政;今年新增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将在9~10 月基本发完,当前或已进入准财政落地窗口)第二,准财政“准”:今年公共财政持续挤压基建支出,或造成项目资本金缺口,准财政补的就是资本金:1-8 月基建类支出增速仅-6.1%(预算目标为1.4%),而三项代表性民生类支出增速为6.8%(预算目标为5.3%)。
第三,准财政“灵”:近期投资下行,使中期价格均衡的前置条件出现,此时由准财政做终端需求政策配合,对优化供需格局可事半功倍——参考2022 年准财政(金融工具)投放经验,农发行首批900 亿基础设施基金拉动总投资过万亿(注:非项目实际杠杆率,含其他资本金撬动,实际投资撬动或约4~5 倍,7400 亿金融工具带动银行累计授信额度超3.5 万亿。
二、成因:三个非经济因素正在发生变化
(一)价格“被动压税”(税收经济剪刀差扩大)→企业反内卷我国80%的税收为价格相关税(包括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从历史经验看,PPI 同比下行期,税收收入减收效果更明显,导致税收收入降幅大于名义GDP 降幅、税收经济剪刀差不断扩大,如2024年,以名义GDP 同比-税收收入同比衡量的税收经济剪刀差超过7 个百分点(2003 年有数据记录以来最大);
而PPI 同比长期下行后的向上拐点前后,往往是税收经济剪刀差由极值位修复的开始(如2016-2017 年、2020-2021 年),可为税收提供独立于经济的向上动能;
PPI 同比或从8 月开启回升周期,为税收提供支撑;后续亟待落实企业反内卷+扩内需→稳住价格→修复税收经济剪刀差。
(二)地方保护“主动压税”(税收竞争导致实际税率偏低)→政府反内卷税收竞争是地方保护的一个关键尺度——地方各级政府会在同级政府之间进行税收竞争以及财政支出竞争,其中税收竞争表现为通过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导致实际税率偏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主要对象)。
实际税率或正在随政府反内卷回升——7 月政治局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总量层面,我们构建的税收竞争指数接近过去30 年最大值,反映了统一大市场的必要性;区域层面,关注税收竞争指数高,上市公司返还高的“优惠型”省份:湖南、山东、福建、河北、广西、湖北、重庆(地方保护倾向或最高,加快落实统一大市场要求或较迫切)。
(三)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带动相关税收
据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黄立新介绍,资本市场交易活跃不仅直接带动资本市场服务业税收大幅增长,还带动与资本市场相关的行业税收增长,如7、8 月份证券业税收增长均超过70%、保险业税收增长则超过10%;同时,企业投资收益、股票分红增加,也带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收。7、8 月份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8 月份上证指数突破3800 点创十年新高,日均股票成交额达2.3 万亿元为年内新高;7 月政治局会议指出,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以个人所得税为例(8 月单月增速9.7%,1-8 月增速8.9%),资本市场直接相关分项占比超20%(股息红利所得、限售股转让所得,股权转让所得等),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对其提振较大。今年以来我们反复提示个人所得税的高增或可持续。
三、8 月财政数据点评
收入端:公共财政收入单月增幅年内次高,税收收入连续5 个月正增,但外贸、地产相关税拖累加深
支出端:整体放缓,基建类支出持续受挤压,或造成项目资本金缺口,亟待准财政补充
广义财政:卖地收入增速连续下滑、再次转负,广义财政支出或进入增速回落期,亟待准财政接力
风险提示:后续政策超预期,预算与执行存在差异。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张瑜/高拓 日期:2025-09-1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