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专题研究:旧尺子量不出新经济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10-29 22:46:41 评论:0
  三季度我们基于传统生产法构建的月度GDP 测算值与官方公布值出现模型运行以来罕见的显著偏差,差距达到0.5 个百分点以上。通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模型“失效”背后,揭示了国民经济统计口径的微妙变化,对判断后续宏观政策调控方向具有显著的指征意义。即:传统以地产、基建投资为抓手的财政“逆周期”模式可能逐步淡出。

      关键发现:

      (1)建筑业是主要偏差来源。三季度与生产法GDP 中建筑业相挂钩的基建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按历史模型本应拖累GDP 约0.7 个百分点,但实际拖累仅为0.13 个百分点。

      (2)经济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数据分析显示,2023 年后基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与建筑业GDP 的相关性显著减弱。

      (3)建筑业主引擎正在逐渐切换。与房屋更新活动(装修、改造、维护)相关的建筑业占比正快速提升,预计2025 年已升至约40%,而传统“首次开发”占比相应明显下降。

      启示:“铁公基”时代也许一去不返

      三季度月度GDP 同比“失灵”的测算结果,恰恰印证了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结构转型。随着中央明确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新阶段,仅靠跟踪传统基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已无法准确判断经济真实走势。我们需要新的“尺子”来丈量这个正在告别“大拆大建”、迈向“精耕细作”的新经济。

      与此同时,这一结构性变化也意味着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将出现深刻变化。

      首先,未来政策重心将从“投资于物”向“投资于人”倾斜,居民财富永远不会“过剩”。

      此外,在“投资于物”范畴内,传统基建和房地产开发转向支持城市更新、存量提质及相关服务业发展。财政资金与激励政策会更多向建筑装饰、节能改造、老旧小区改建等“轻量级”建筑活动倾斜,并加快建立能够准确捕捉更新活动贡献的新统计体系。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新征程,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唯有与时俱进调整政策工具箱,才能有效引导并支撑我国经济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平稳过渡。

      风险提示:模型失效,海外市场动荡,国内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智能/田地/董德志 日期:2025-10-2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