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报告:PMI回落 政策加力正当时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10-31 22:01:16
							评论:0
						
					
																								
						
						  10 月31 日, 统计局发布10 月PMI。制造业PMI 49.0%,预期49.6%,前值49.8%。非制造业PMI50.1%,前值50.0%。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造业分项接近全线回落,生产分项拖累最大。10 月制造业PMI 回落0.8 个百分点至49.0%,持平于今年4 月,而当时正值中美贸易摩擦的峰值。拆分来看,五个主要分项中,生产和新订单分别拖累0.55、0.27 个点,原材料库存和从业人员也小幅拖累(0.12、0.04 个点)。仅供应商配送时间小幅拉动0.12 个点。其他分项也全面回落,不被纳入PMI 合成指标的其他8 个变量,10 月相对9 月平均回落1.16 个点。
10 月制造业生产活动可能受到工作日减少的影响。由于今年中秋节落在10 月,使得10 月仅18 个工作日,少于去年同期的19 个。与之对照,今年9 月工作日数较去年多出2 天。因而今年9 月制造业PMI 生产分项环比冲高,10 月相应回落。但工作日效应能否解释制造业PMI 其他分项的回落,存在疑问,可能更多是受到前期需求不足的拖累。
第二,制造业价格回落,背后是采购量大幅下滑。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出厂价均回落0.7 个百分点,分别降至52.5%、47.5%。其中制造业出厂价是自7 月反内卷以来最低。观察三大订单可见需求继续放缓,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分别回落0.9、1.9、0.7 个百分点。受订单回落影响,企业大幅削减采购,采购量分项环比回落2.6 个百分点,时隔两个月之后再度回到荣枯线之下的49%,进口分项也回落1.3 至46.8%,是5 月以来最低。库存方面,原材料库存下滑1.2,可能是受到采购量下滑的拖累;产成品下滑0.1,在生产下滑幅度明显大于新订单的情况下,库存仅出现小幅回落。
第三,服务业受假期旺季提振,小幅反弹。10 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小幅反弹0.1 个百分点至50.2%,但新订单继续回落0.7 至46.0%。两者差值进一步扩大至4.2,创去年10 月以来最高,指向需求仍然不足。10 月适逢国庆中秋假期,居民出行、购物、旅游、文体娱乐以及住宿餐饮消费表现得到短期提振,使得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小幅反弹。铁路和航空运输业、文体娱乐业均在60%以上,住宿业升至55%+,零售业和景区服务业均升至53%+,餐饮升至50%+。从国庆假期消费数据来看,居民出游人数同比增长15.4%,而居民人均日均消费113.9 元,同比下降约13.0%。居民人均消费偏低,可能限制了服务业PMI 的反弹幅度。
第四,建筑业订单修复,商务活动指数仍疲软。10 月建筑业新订单反弹3.7 个百分点至45.9%,连续第二个月反弹,不过商务活动指数小幅下滑0.2 至49.1%。两者都低于荣枯线,而差值有所缩小,指向建筑业供需矛盾边际缓解。据物流联合会,10 月建筑业PMI 反弹主要是与基建相关的土木工程建筑反弹,商务活动指数反弹超5 个百分点至55%+,新订单反弹接近2 个百分点至49%,主要是受到基建相关资金投放速度加快的影响。
这指向10 月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边际修复。
整体来看,10 月制造业大幅回落,服务业和建筑业小幅修复。一方面,制造业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秋假期错位的拖累,而服务业反弹则受益于国庆中秋假期,这些短期效应在11 月会退去。另一方面,制造业采购量、价格的回落,指向前期需求不足的拖累效应在显现,可能需要政策加力进行对冲。
从PMI 来看10 月经济环比表现,生产和订单明显回落,就业小幅反弹。10 月综合PMI 50.0%,较9 月回落0.6 个百分点,是2023 年初以来最低,甚至已经低于今年4 月(中美贸易摩擦)和去年7-8 月(924 政策发力前夕)。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加权的新订单回落0.3 个百分点至47.0%,是年初以来次低值,仅好于4 月贸易摩擦时的46.4%。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加权就业指数46.3%,较前月小幅反弹0.06 个百分点,略有修复。生产持平荣枯线,而订单和就业均低于荣枯线。
货币政策加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上升。三季度GDP 增长4.8%,10 月PMI 指向经济继续放缓。7 月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四中全会在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时,也继续强调这一点。近期 5000 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快速投放完成、央行重启国债买卖、财政部下达5000 亿元结存地方债限额,稳增长政策在10 月进入加力期。接下来货币政策有可能继续加力,降准+结构性降息概率较高。全面降息的可能性也在上升,如未在11-12 月落地,可能会在明年初落地。
随着央行重启国债买卖,叠加四季度政府债供给压力下降,债市进入顺风期。还剩的潜在利空,主要是赎回新规落地了。如后续出现超预期冲击,债市可能短时调整,但预计不会影响下行趋势。在降准降息尚未落地的情况下,10 年国债收益率的下限或进入1.70-1.75%区间。如降准降息落地,长端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行。
对于权益而言,流动性牛市的特征仍然明显,PMI 放缓,资金暂时缺乏向顺周期和消费切换的动力,可能继续参与科技&红利板块。往后看,市场将进入一段宏观事件空窗期,同时结构风险仍存(成交集中度接近43%,接近历史偏高经验值45%;股价高于其95%历史分位数的个股占17%,高于历史偏高经验值15%),继续震荡的概率上升,可以适当增大红利仓位熨平波动。而当调整发生以后,则考虑加仓AI、半导体、锂电、有色等热门题材,博弈其回归趋势的收益。此外,在政策加码的可能性上升的背景下,11 月下旬可能进入政策博弈阶段(布局12 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消费、地产品种有望阶段性受益。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肖金川 日期:2025-10-31
					
					
										第一,制造业分项接近全线回落,生产分项拖累最大。10 月制造业PMI 回落0.8 个百分点至49.0%,持平于今年4 月,而当时正值中美贸易摩擦的峰值。拆分来看,五个主要分项中,生产和新订单分别拖累0.55、0.27 个点,原材料库存和从业人员也小幅拖累(0.12、0.04 个点)。仅供应商配送时间小幅拉动0.12 个点。其他分项也全面回落,不被纳入PMI 合成指标的其他8 个变量,10 月相对9 月平均回落1.16 个点。
10 月制造业生产活动可能受到工作日减少的影响。由于今年中秋节落在10 月,使得10 月仅18 个工作日,少于去年同期的19 个。与之对照,今年9 月工作日数较去年多出2 天。因而今年9 月制造业PMI 生产分项环比冲高,10 月相应回落。但工作日效应能否解释制造业PMI 其他分项的回落,存在疑问,可能更多是受到前期需求不足的拖累。
第二,制造业价格回落,背后是采购量大幅下滑。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出厂价均回落0.7 个百分点,分别降至52.5%、47.5%。其中制造业出厂价是自7 月反内卷以来最低。观察三大订单可见需求继续放缓,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分别回落0.9、1.9、0.7 个百分点。受订单回落影响,企业大幅削减采购,采购量分项环比回落2.6 个百分点,时隔两个月之后再度回到荣枯线之下的49%,进口分项也回落1.3 至46.8%,是5 月以来最低。库存方面,原材料库存下滑1.2,可能是受到采购量下滑的拖累;产成品下滑0.1,在生产下滑幅度明显大于新订单的情况下,库存仅出现小幅回落。
第三,服务业受假期旺季提振,小幅反弹。10 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小幅反弹0.1 个百分点至50.2%,但新订单继续回落0.7 至46.0%。两者差值进一步扩大至4.2,创去年10 月以来最高,指向需求仍然不足。10 月适逢国庆中秋假期,居民出行、购物、旅游、文体娱乐以及住宿餐饮消费表现得到短期提振,使得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小幅反弹。铁路和航空运输业、文体娱乐业均在60%以上,住宿业升至55%+,零售业和景区服务业均升至53%+,餐饮升至50%+。从国庆假期消费数据来看,居民出游人数同比增长15.4%,而居民人均日均消费113.9 元,同比下降约13.0%。居民人均消费偏低,可能限制了服务业PMI 的反弹幅度。
第四,建筑业订单修复,商务活动指数仍疲软。10 月建筑业新订单反弹3.7 个百分点至45.9%,连续第二个月反弹,不过商务活动指数小幅下滑0.2 至49.1%。两者都低于荣枯线,而差值有所缩小,指向建筑业供需矛盾边际缓解。据物流联合会,10 月建筑业PMI 反弹主要是与基建相关的土木工程建筑反弹,商务活动指数反弹超5 个百分点至55%+,新订单反弹接近2 个百分点至49%,主要是受到基建相关资金投放速度加快的影响。
这指向10 月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边际修复。
整体来看,10 月制造业大幅回落,服务业和建筑业小幅修复。一方面,制造业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秋假期错位的拖累,而服务业反弹则受益于国庆中秋假期,这些短期效应在11 月会退去。另一方面,制造业采购量、价格的回落,指向前期需求不足的拖累效应在显现,可能需要政策加力进行对冲。
从PMI 来看10 月经济环比表现,生产和订单明显回落,就业小幅反弹。10 月综合PMI 50.0%,较9 月回落0.6 个百分点,是2023 年初以来最低,甚至已经低于今年4 月(中美贸易摩擦)和去年7-8 月(924 政策发力前夕)。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加权的新订单回落0.3 个百分点至47.0%,是年初以来次低值,仅好于4 月贸易摩擦时的46.4%。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加权就业指数46.3%,较前月小幅反弹0.06 个百分点,略有修复。生产持平荣枯线,而订单和就业均低于荣枯线。
货币政策加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上升。三季度GDP 增长4.8%,10 月PMI 指向经济继续放缓。7 月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四中全会在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时,也继续强调这一点。近期 5000 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快速投放完成、央行重启国债买卖、财政部下达5000 亿元结存地方债限额,稳增长政策在10 月进入加力期。接下来货币政策有可能继续加力,降准+结构性降息概率较高。全面降息的可能性也在上升,如未在11-12 月落地,可能会在明年初落地。
随着央行重启国债买卖,叠加四季度政府债供给压力下降,债市进入顺风期。还剩的潜在利空,主要是赎回新规落地了。如后续出现超预期冲击,债市可能短时调整,但预计不会影响下行趋势。在降准降息尚未落地的情况下,10 年国债收益率的下限或进入1.70-1.75%区间。如降准降息落地,长端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行。
对于权益而言,流动性牛市的特征仍然明显,PMI 放缓,资金暂时缺乏向顺周期和消费切换的动力,可能继续参与科技&红利板块。往后看,市场将进入一段宏观事件空窗期,同时结构风险仍存(成交集中度接近43%,接近历史偏高经验值45%;股价高于其95%历史分位数的个股占17%,高于历史偏高经验值15%),继续震荡的概率上升,可以适当增大红利仓位熨平波动。而当调整发生以后,则考虑加仓AI、半导体、锂电、有色等热门题材,博弈其回归趋势的收益。此外,在政策加码的可能性上升的背景下,11 月下旬可能进入政策博弈阶段(布局12 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消费、地产品种有望阶段性受益。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肖金川 日期:2025-10-3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