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寻找主线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1-12 07:39:15
评论:0
11 月11 日,权益市场缩量下跌。万得全A 下跌0.51%,全天成交额2.01 万亿元,较昨日(11 月10 日)缩量1805 亿元。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上涨0.18%和0.15%。南向资金净流入44.67 亿港元,其中小米集团净流入11.76 亿港元,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分别净流入3.57 亿港元和3.33 亿港元,而小鹏汽车、阿里巴巴分别净流出22.66 亿港元和20.24 亿港元。
隔夜美股大涨,但A 股科技品种反应平淡。在美国政府开门预期的推动下,纳斯达克指数隔夜大涨2.27%。
但A 股科技行情并未随之提振,AI 算力指数、半导体指数分别下跌1.61%和1.29%。这种独立于美股市场的情况,也曾在上周出现。11 月4-7 日,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48%,而万得全A 则上涨0.23%,形成A 股“一枝独秀”的行情。
为何近期美股行情未能映射到A 股?或与外资介入本轮A 股行情的力度不大相关。美国政府开门,有利于美元流动性扩张,这是美股行情大幅走强的原因。不过,释放出的美元并不一定会大幅流入A 股市场。从三季度外资持仓来看(陆股通+QFII/RQFII+外资私募),外资持股市值占A 股流通市值比例为2.84%,较二季度的2.97%减少0.13pct。而三季度正是A 股科技行情大幅走强的区间,融资余额净增长5402 亿元,占A 股流通市值比例上升0.23pct。对比来看,本轮A 股行情主要由内生动力驱动,而外资态度的影响不大。因而,利用美国政府关门/开门预期来推测A 股,或许并不妥当。
A 股自身的矛盾,是成交过于集中的结构风险。尽管11 月成交集中度指标(前5%成交额占全市成交额比例)徘徊于40%附近,低于45%的历史偏高经验值,但也明显高于35%的历史底部经验值。在结构风险仍待释放的背景下,指数在前高附近踌躇不前。原因来看,相对拥挤的科技板块暂无更强的逻辑推动,资金存在流出倾向,但消费、周期等“新叙事”的持续性不强,暂无承接科技叙事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市场暂时缺乏强势破位上涨的动能,而更可能延续震荡状态。
港股方面,南向资金已连续15 个交易日净买入,累计净流入972 亿港元。从10 月21 日至11 月10 日,净流入幅度排名前三的行业为银行、石油石化和非银金融,港股通持股市值分别增加897 亿港元、551 亿港元和267亿港元;而医药生物、电子和轻工制造则明显净流出,港股通持股市值分别减少259 亿港元、154 亿港元和81 亿港元。从加仓方向可以看出,南向资金更青睐红利和金融板块,而更倾向于规避科技、医药、消费相关品种。事实上,港股红利品种从9 月底企稳反弹,至今已形成上涨趋势,后续行情值得关注。
债市方面,在重塑主线的过程中,继续呈现震荡格局,全天来看,短端小幅调整,1-2 年国债上行0.4-0.5bp,长端表现相对较优,5-7 年国开债下行幅度在1bp 以上,10 年国债活跃券下行0.1bp,而30 年国债活跃券则上行0.6bp 至2.15%。
经历昨日资金面超预期收敛后,早盘央行加大投放力度,开展4038 亿元逆回购操作,净投放2863 亿元。资金面日内由紧转松,非银隔夜价格开于1.53-1.55%水平,随后逐步降至1.50-1.52%。加权资金价格逐渐趋稳,R001、R007 均较前一日上行1bp,分别至1.54%、1.51%。不过,隔夜与7 天利率倒挂依然持续。此外,今日交易所资金价格波动显著,GC001 大幅上行33bp 至1.61%,或主要受北交所新股南特科技打新带来的资金需求影响。
现券日内来看,资金面压力边际缓和,叠加权益市场开盘后持续走低,早盘债市多头情绪占优,10 年国债活跃券一度向下突破1.80%的关键点位。而后,随着股市跌幅转弱,债市也转为震荡,小幅上行。临近尾盘,受超长债消息面驱动,25 特06(有关2500006 不再续发的问题)收益率迅速上行近1bp 至2.16%,随后市场又快速回归理性定价。尾盘央行公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等,不过市场反应相对平稳,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最终收于1.80%、2.15%。
债市在多空拉锯中,缺乏主线,一方面,央行已经重启买卖国债,另一方面权益市场继续保持韧性,同时基金赎回新规也未落地。在此背景下,各机构交易也失去明确的抓手,以今日机构行为为例,日内基金、银行、保险等交易方向受股市表现、消息面、资金面等因素的影响反复。债市收益率也因此进入难涨难跌的纠结状态。落脚至策略上,缺少明确方向的背景下,或需要继续等待10 月金融、经济数据落地,博弈宽货币预期。
国内商品市场情绪较昨日有所降温,贵金属延续强势,黑色系回调。贵金属依然表现亮眼,沪金、沪银分别收高2.67%和3.20%。工业金属小幅回暖,沪铜和沪铝分别上涨0.35%和0.07%。相比之下,“反内卷”相关品种出现分化,碳酸锂涨幅收窄至1.38%;而多晶硅、焦炭、焦煤则领跌,分别下跌2.50%、3.60%和3.81%。
资金继续聚焦黄金,黑色系遭遇小幅流出。据文华财经,商品指数今日小幅流入5 亿元。贵金属板块在昨日净流入55 亿后,今日再度流入46 亿资金,其中沪金获得33 亿。与此同时,黑色链表现偏弱,小幅流出6 亿元,其中焦煤净流出4 亿元。
流动性宽松预期强化,贵金属维持强势。11 月初,受美联储缩表、政府停摆等因素影响,市场一度担忧海外流动性风险,贵金属走势持续承压。一方面,随着美国政府停摆达成协议后,一旦政府恢复运转,TGA(财政部一般账户)积压资金回流银行体系将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美元指数持续震荡偏弱,近两日维持在99.5 附近,强美元对黄金的压制作用缓和。
保供政策压制情绪,黑色系基本面转弱。今日双焦领跌,主要受到发改委召开2025-2026 年供暖季能源保供视频会议的影响。会议要求加强煤炭生产和运输保障,并保持电厂存煤,此举传递出的“保供稳价”信号,直接打击了市场此前对供给端持续收紧的预期,引发期货价格大幅下跌。从基本面看,需求端支撑亦在走弱,上周钢厂铁水产量已降至234 万吨,钢厂利润不佳导致其对原料的让利意愿不强,焦炭第四轮提涨仍处博弈阶段。
碳酸锂涨势放缓,或将进入震荡区间。碳酸锂昨日大涨7.36%后,今日涨幅明显收窄(1.38%)。在现货供需偏紧、库存持续去化的强劲基本面支撑下,价格短期仍将维持强势。然而,随着价格回升,智利锂盐和澳矿的出口量亦有回升预期,或将对国内供应缺口形成补充,从而限制其进一步上行的空间,短期或转入宽幅震荡。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 日期:2025-11-11
隔夜美股大涨,但A 股科技品种反应平淡。在美国政府开门预期的推动下,纳斯达克指数隔夜大涨2.27%。
但A 股科技行情并未随之提振,AI 算力指数、半导体指数分别下跌1.61%和1.29%。这种独立于美股市场的情况,也曾在上周出现。11 月4-7 日,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48%,而万得全A 则上涨0.23%,形成A 股“一枝独秀”的行情。
为何近期美股行情未能映射到A 股?或与外资介入本轮A 股行情的力度不大相关。美国政府开门,有利于美元流动性扩张,这是美股行情大幅走强的原因。不过,释放出的美元并不一定会大幅流入A 股市场。从三季度外资持仓来看(陆股通+QFII/RQFII+外资私募),外资持股市值占A 股流通市值比例为2.84%,较二季度的2.97%减少0.13pct。而三季度正是A 股科技行情大幅走强的区间,融资余额净增长5402 亿元,占A 股流通市值比例上升0.23pct。对比来看,本轮A 股行情主要由内生动力驱动,而外资态度的影响不大。因而,利用美国政府关门/开门预期来推测A 股,或许并不妥当。
A 股自身的矛盾,是成交过于集中的结构风险。尽管11 月成交集中度指标(前5%成交额占全市成交额比例)徘徊于40%附近,低于45%的历史偏高经验值,但也明显高于35%的历史底部经验值。在结构风险仍待释放的背景下,指数在前高附近踌躇不前。原因来看,相对拥挤的科技板块暂无更强的逻辑推动,资金存在流出倾向,但消费、周期等“新叙事”的持续性不强,暂无承接科技叙事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市场暂时缺乏强势破位上涨的动能,而更可能延续震荡状态。
港股方面,南向资金已连续15 个交易日净买入,累计净流入972 亿港元。从10 月21 日至11 月10 日,净流入幅度排名前三的行业为银行、石油石化和非银金融,港股通持股市值分别增加897 亿港元、551 亿港元和267亿港元;而医药生物、电子和轻工制造则明显净流出,港股通持股市值分别减少259 亿港元、154 亿港元和81 亿港元。从加仓方向可以看出,南向资金更青睐红利和金融板块,而更倾向于规避科技、医药、消费相关品种。事实上,港股红利品种从9 月底企稳反弹,至今已形成上涨趋势,后续行情值得关注。
债市方面,在重塑主线的过程中,继续呈现震荡格局,全天来看,短端小幅调整,1-2 年国债上行0.4-0.5bp,长端表现相对较优,5-7 年国开债下行幅度在1bp 以上,10 年国债活跃券下行0.1bp,而30 年国债活跃券则上行0.6bp 至2.15%。
经历昨日资金面超预期收敛后,早盘央行加大投放力度,开展4038 亿元逆回购操作,净投放2863 亿元。资金面日内由紧转松,非银隔夜价格开于1.53-1.55%水平,随后逐步降至1.50-1.52%。加权资金价格逐渐趋稳,R001、R007 均较前一日上行1bp,分别至1.54%、1.51%。不过,隔夜与7 天利率倒挂依然持续。此外,今日交易所资金价格波动显著,GC001 大幅上行33bp 至1.61%,或主要受北交所新股南特科技打新带来的资金需求影响。
现券日内来看,资金面压力边际缓和,叠加权益市场开盘后持续走低,早盘债市多头情绪占优,10 年国债活跃券一度向下突破1.80%的关键点位。而后,随着股市跌幅转弱,债市也转为震荡,小幅上行。临近尾盘,受超长债消息面驱动,25 特06(有关2500006 不再续发的问题)收益率迅速上行近1bp 至2.16%,随后市场又快速回归理性定价。尾盘央行公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等,不过市场反应相对平稳,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最终收于1.80%、2.15%。
债市在多空拉锯中,缺乏主线,一方面,央行已经重启买卖国债,另一方面权益市场继续保持韧性,同时基金赎回新规也未落地。在此背景下,各机构交易也失去明确的抓手,以今日机构行为为例,日内基金、银行、保险等交易方向受股市表现、消息面、资金面等因素的影响反复。债市收益率也因此进入难涨难跌的纠结状态。落脚至策略上,缺少明确方向的背景下,或需要继续等待10 月金融、经济数据落地,博弈宽货币预期。
国内商品市场情绪较昨日有所降温,贵金属延续强势,黑色系回调。贵金属依然表现亮眼,沪金、沪银分别收高2.67%和3.20%。工业金属小幅回暖,沪铜和沪铝分别上涨0.35%和0.07%。相比之下,“反内卷”相关品种出现分化,碳酸锂涨幅收窄至1.38%;而多晶硅、焦炭、焦煤则领跌,分别下跌2.50%、3.60%和3.81%。
资金继续聚焦黄金,黑色系遭遇小幅流出。据文华财经,商品指数今日小幅流入5 亿元。贵金属板块在昨日净流入55 亿后,今日再度流入46 亿资金,其中沪金获得33 亿。与此同时,黑色链表现偏弱,小幅流出6 亿元,其中焦煤净流出4 亿元。
流动性宽松预期强化,贵金属维持强势。11 月初,受美联储缩表、政府停摆等因素影响,市场一度担忧海外流动性风险,贵金属走势持续承压。一方面,随着美国政府停摆达成协议后,一旦政府恢复运转,TGA(财政部一般账户)积压资金回流银行体系将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美元指数持续震荡偏弱,近两日维持在99.5 附近,强美元对黄金的压制作用缓和。
保供政策压制情绪,黑色系基本面转弱。今日双焦领跌,主要受到发改委召开2025-2026 年供暖季能源保供视频会议的影响。会议要求加强煤炭生产和运输保障,并保持电厂存煤,此举传递出的“保供稳价”信号,直接打击了市场此前对供给端持续收紧的预期,引发期货价格大幅下跌。从基本面看,需求端支撑亦在走弱,上周钢厂铁水产量已降至234 万吨,钢厂利润不佳导致其对原料的让利意愿不强,焦炭第四轮提涨仍处博弈阶段。
碳酸锂涨势放缓,或将进入震荡区间。碳酸锂昨日大涨7.36%后,今日涨幅明显收窄(1.38%)。在现货供需偏紧、库存持续去化的强劲基本面支撑下,价格短期仍将维持强势。然而,随着价格回升,智利锂盐和澳矿的出口量亦有回升预期,或将对国内供应缺口形成补充,从而限制其进一步上行的空间,短期或转入宽幅震荡。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 日期:2025-11-1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