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建议》解读:高水平开放引领贸易业高质量发展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1-12 09:37:29 评论:0
  贸易业关乎国计民生,是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核心枢纽,也是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贯通产销两端、保障供应链韧性、优化资源全球配置的重要载体。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的规划建议,随后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五五’规划建议》”),进一步从扩大开放、贸易创新、双向投资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为贸易行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一、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构建制度型开放新范式《“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扩大单边开放领域和区域;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程,扩大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自主开放是高水平开放的鲜明特征。中国主动对接CPTPP、DEPA 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等领域放宽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试点取消数据中心、云服务外资准入壁垒。中国还通过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准入又准营”,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持续擦亮“投资中国”品牌。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作为开放高地,承担更前沿的制度创新任务。例如,广西防城港规划建设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引进药明康德等企业打造跨境医疗产业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探索数据跨境自由流动“白名单”制度,推动数字贸易规则先行先试。同时,中国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谈判,扩大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深度融入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3.0 版建设,强化与共建国家的规则衔接和标准互认。

      二、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培育数字与绿色双轮驱动新动能《“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促进外贸提质增效,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市场多元化和内外贸一体化,优化升级货物贸易,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鼓励服务出口,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贸易标准化水平;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提升贸易促进平台功能,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贸易创新是建设贸易强国的核心路径。在货物贸易领域,中国将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推动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培育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新质生产力行业出口优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海关总署数据,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 万辆,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71.9%,光伏产品连续4 年出口超2000 亿元,锂电池出口39.1 亿个,绿色贸易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中国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推动B2B、B2C、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融合发展,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2.71 万亿元,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6.2%。数字贸易成为创新发展的关键领域。中国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建立数据跨境流动分类分级制度,推进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深化数字贸易国际合作。2025 年6 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上海),统筹跨境支付与金融市场创新,截至2025 年7 月,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突破3.5 万亿元,覆盖92 国,交易量同比增长53%。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旅行服务、知识产权贸易等领域开放,2024 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7.52 万亿元,同比增长14.4%,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三、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新布局《“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落实好“准入又准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促进外资境内再投资;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促进贸易投资一体化,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双向投资是链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纽带。在吸引外资方面,中国持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投资中国”平台功能,建立外资项目专班和圆桌会议制度,解决企业诉求。2024 年,中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超过了2200 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11.7%;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全年汽车交付量超过91.6 万辆,其生产的Model3 及焕新ModelY 车型国产化率已突破95%。在对外投资方面,中国持续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引导企业有序“走出去”。

      例如,浙江省从“一个平台、一窗受理、建强网络、加强服务、强化监测”五大维度提出18 项具体服务举措,为企业合理有序开展境外投资提供支撑;上海市搭建的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聚集了30 多家专业服务机构,覆盖了金融、法律、仲裁、知识产权等业务功能;深圳市开发“出海e 站通”,围绕产品出海、投资出海、服务出海三大领域,建设企业出海综合服务体系。产业链跨境布局方面,中国依托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推动钢铁、纺织等产业向东南亚、非洲等地转移,形成“海外生产基地+国内研发中心”的协同布局。

      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创国际合作共赢新局面《“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加强与共建国家战略对接,强化合作规划统筹管理;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完善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布局,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提升中欧(亚)班列发展水平;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贸易、投资、产业、人文务实合作,拓展绿色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卫生健康、旅游、农业等领域合作新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国持续加强与共建国家战略对接,通过签署标准化合作文件、建立标准信息平台等方式,推动共建国家规则标准的衔接互认,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2013-2024 年,中国与69 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了113 份标准化合作文件,发布了2263 项国家标准外文版。《2024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4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922 亿美元,同比增长8.4%,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26.5%。截至2024 年底,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90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5.2 万家,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9 万家。中国统筹推进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等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截至2025 年8 月,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2 万列,通达欧洲26个国家的229 个城市。同时,中国持续深化与共建国家在绿色、数字、健康等新领域的合作。2025 年4 月,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展示中心项目开工仪式在广西南宁市举行。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建的“数字丝绸之路”既能实现“互联互通”合作模式的升级,也能为打破全球数字贸易壁垒、促进多边规则协调提供平台。区域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广西防城港规划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防城港联运中心,该项目集成铁路专用线、集装箱堆场、保税仓储等功能,2026 年投用后年中转能力达750 万吨,将进一步强化西南地区与东盟的陆海联动。

      整体来看,二十届四中全会与《“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的战略部署和相关举措将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推动贸易行业高质量发展。宏观层面,中国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中国贸易行业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微观层面,中国通过主动对接国际规则、培育贸易新业态、拓展双向投资合作、引领产业链跨境布局、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为中国贸易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贸易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机构: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柏源 日期:2025-11-12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